我將心聲附加祝福,信箋寫滿 - 達明一派兜兜轉轉演唱會(二)

by 4/29/2012 0 意見

在 discuss 討論區寫了幾篇有關達明感想,也趁今日有點時間,整理同修改一下,匯合在自己的 blog 留念 -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信箋寫滿。


[ Spoiler: 有讚,也有彈 ]

馬路天使/崩裂 - 大家一齊跳!
在側邊影的中央位置,很美
第二晚,坐得很側的位置,那才可以這麼近影到他們!
首先係 rundown,四晚的 rundown 大致如下:

  Opening: Canton (Japan)
  晚節不保 - 劉以達
  半生緣 – 黃耀明
  馬路天使

  崩裂
  溜冰滾族
  繼續追尋
  甜美生活 (萬歲萬歲萬萬歲) (day 2 削除)
  達明一派對
  It’s My Party
  沒有張揚的命案
  今天應該很高興
  天問 (intro)/大亞灣之戀
  天問
  一額汗 – 劉以達
  我的天使 – 劉以達
  忘記他是她 – 黃耀明
  禁色 – 黃耀明
  愛彌留
  十個救火的少年
  你還愛我嗎
  天花亂墮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 (你chok定唔chok) – 劉以達
  下流(國語) – 黃耀明 (day 2 削除)
  迷惘夜車
  今夜星光燦爛/青春殘酷物語 (副歌)
  輪流轉

  Encore:
  末世情
  一個人在途上 (國語)
  石頭記 (day 1 放在前頭,馬路天使 之後, day 2-4 放在 encore)
  皇后大盜

  2nd Encore:
  無風的秋季 (day 4 only)

選曲大路得很,絕大多數都係 90 年或之前的舊作同 hit song,反而他們「最近」的一張大碟《達明一派對》都只有一首同名 title 作有演出,有點失望。我其實有點希望可以聽到《南方舞廳》,《寂莫的人有福了》甚至較冷門的《六月同十二月》的。有些感覺係如果一個 artist 在出 show 時也不太觸及其最新近的作品的話,那客觀看來是「懷舊」多過「前進」了。新歌《It's my party》好像係純粹告訢大家「我們還會有出歌架」:曲詞的水準,珠玉在前,主觀上都比不如他們過往 - 好希望達明之後會錄一張新碟出來 prove me otherwise。

與及,如果每場有少許不同的選曲就更好了,最少如我買了 3 場票的粉絲,也希望聽多幾首歌吧:《傷逝》、《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kiss me goodbye》、《愛煞》同《無風的秋季》都會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達明選了《沒有張揚的命案》在 regular set,尾場 final encore 追加《無風的秋季》,加回不少分數。當他們介紹同演唱《沒有張揚的命案》時,不怕說,我眼角是帶著淚光的來聽 ﹣24 年前初聽這首歌時,那個天真愛說愛想愛尋覓方向的我,現在是否早就在我肉身裡被現實埋葬掉,自己也說不出來。
最大的歌詞「貓紙」 - 在另一邊對著舞台
當然,達明有些麼多震動人心的歌,一晚演出只是兩小時半多一點,又如何能完滿地承載所有?所以這個 set list 都收貨,我好心滿意足的了,如果 $480 門票只能聽一首《沒有張揚的命案》的話,我甘心。

音樂是走了 rock-oriented 和重型的路線,有些評論提到達明的音樂,好像給人山人海的班底弄到面目全非,當初的新英倫,迷幻悽美的色彩大多消失掉了,我都覺得是。除了劉以達「隱了身」(是否他有意避開 gay 題材?)去換衫時,黄耀明唱的《忘記他是她》,《禁色》,再加上 encore 時段的《石頭記》(黄耀明把聲好靚!),與原來的感覺有幾番相似外,這幾晚玩的音樂基本上都係 Rock Music,尤其是《天問》,很 distorted 同震憾,也帶出了想表達的強權壓迫力量,震憾力十足郤與原本的張力有很大的不同。但聽覺上實在有點捱不住要掩耳去「捱過」那一段。

今次《今天應該很高興》的 marching 步伐,使我突然懷念 Vee 記在 1996 年達明演唱會中時,那段 closing keyboard solo,靚到絕啊。

我唔係好想用「失望」去形容這個轉變,只是覺得即使係同一個人或者組合,隔了這麼多年,在不同年代想聽或者係想玩的野都未必會是一樣,我們或者要努力適應這個變化 - 難道我們願意達明這麼多年來,一成不變嗎。或者當去認真聽一次劉以達張新唱片《希望之旅》,他主力玩的也是紮實的 rock music 而不再是八十年代的 new romance style。這個變化係早年的 Depeche Mode 都曾感受過,初初的電子音樂去到突然來一張 rock-based 的 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 都嚇左追隨者一跳。

如果有一兩首歌可以比劉以達玩較長的結他 solo 就好了,比如在《忘記他是她》或者《石頭記》上就較適合呢。與及,音響可以改善多點,有時會覺得太聲,有點樂器(尤其是達叔的!)太不容易聽得清楚。


舞台上的 video wall 好多訊息看同思考,看得出達明很用心地去構思這個演出,也很意識地把他們 1980s 的舊歌,與今時今日 (2012) 的時空同 concern 產生有機的聯系。現場看起來,有時會覺得這 over-ride 了表演者同樂隊的表現,《天花亂墜》上眾人物的格言有時會覺得出現(同收)得太快,看也看不清楚就轉掉了 - 幸好我也拿出照相機來不停 shoot 去留住它們,當然希望將來出的 DVD 會保留這些片段!

達明在八十年代就喜歡做 concept album 去把整張唱片勾劃一個主題出來。如果願意把唱片順次由頭聽到尾,當中的起承轉合其實都相當容易感受到的。在今次演唱會中,他們也把這個起承轉合,滿滿用心地做出來,想帶出一些叫人咀嚼同思想的東西。

首先是《今天應該很高興》,一首關於移民的歌之時,我總是盯著大畫面上看達明想表達的東西 - 起頭係整個世界地圖上鋪滿了「英鎊」的標誌,英國在 19 世紀之時是雄霸天下的強權,跟住夾著一大堆歴史,香港給割讓,之後就中國大陸有很多移民來香港,沿著歴史前進,香港因為要回歸中國而進入移民潮,然後 21 世紀下來就變成很多中國大陸富裕階級也會移民到世界各國...(總而言之就是人總是由一個地方移民到另一個地方),去到尾段個世界地圖就變成鋪滿了人民幣的圖像,意思亦好易理解得到吧。這個編排,與大碟《我等著你回來》的構思,幾乎一樣!

(附帶一提,拿回《我等著你回來》來回顧,唱片分別以《我等著...》及《你回來...》作為起頭同結朿,兩者的人聲都係機場裡的 announcement,但前者就是由香港出發到歐美各地的班次,後者就是由中國內地飛來的班次,用的語言也特意由廣東話轉為普通話。這樣構思的意思好明顯 - 香港要回歸,換主人了)




《大亞灣之戀》,《天問》:控訴核電及強權的壓迫,把兩首歌放在一組來演出,特別天問中 distorting 的控訴,使在大亞灣之戀所出現的 message 更為突出 - 原子彈之父自評是自己雙手拈滿了鮮血;香港距離大亞灣僅 20km,但作為保安局長的李少光在位 9 年竟然一次演習也沒做,到福島出事後一年才做。恰巧,達明演唱會完後,保安局就剛剛做一次給綠色和平譏之為「做樣」的演習,實在不能不服。有留意一點的是《大亞灣之戀》之前,其實是玩了《天問》的前奏,即是說整首《大亞灣之戀》是夾在兩段《天問》的中間,我猜用意係把《天問》原本想「大地靜默無說話」的死寂,喻為核災難之後的狀況?
明哥在《忘記他是她》同《禁色》的造型
《忘記他是她》,《禁色》到《愛彌留》:把幾首關於愛的歌放在一起,使那段時間濔漫著灰灰的意念,一段段似夢迷離,不為人諒解,或者無法開花結果的關係,使到認同或者不認同同性戀的觀眾都動容。

跟住由《十個救火的少年》,一直到 main set closing 的《輪流傳》就是整晚的重心 - 香港情。中間《你還愛我嗎》同《天花亂墜》的大篇且目不睱給的 messages 一直在衝擊自已,為甚麼我會愛(或不愛?)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又有甚麼人的話會成為自己的座右銘?  當中,很多人對香港的熱愛,關注同獨特性溢於言表,自己感受深的有:香港是可以聽到廣東話粗口的地方;現在有上網的自由,明天有民主的盼望。
《你還愛我嗎?》- 紅白藍 式的燈光,曾灶財的字體,下下都勾劃出香港情懷
(莫乃光) 今日有上網的自由,明天有民主的盼望!
而且《你還愛我嗎?》問的是,不單是另一半的伴侶,也是問這個地方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的。隨著中港關係的變化 ﹣ 以前一元港幣可以換 $1.3 的人民幣;但現在係 $1.2 港幣才能換到 $1 人民幣,這個微妙的變化,又是令香港人的情緒惶措不安。在這個 context 之下,這首歌問的,與 1988 年比,也是一樣 relevant to us.


跟住《天花亂墜》一堆名人 quotes,雖然言者立場不同,但百花齊放,目不暇給,總會有點令人會心微笑,甚至動容的精句。

    伍晃榮:我每日返工十個鐘,但會把最精彩的 3 分鐘給你看;
    黄家駒:你向這個社會需要拿些甚麼東西,step 1 就係問自己給了些甚麼給社會 - 我給了音樂
    司徒華:對公義和民主,我押上了我的生命;
    葉劉淑儀:我連髮型都保不住,又如何保護香港的治安?
    林峰:我鐘意我的 fans,因為他們可以幫我唱出我忘掉了歌詞的地方....

當然更少不了劉以達唱《提名不分先後....》填上了最 update 反映時事面貌的詞(連之前 plug 上台的 "唐英年僭建酒池肉林",也變成了狼 call 防暴團) 使本來的《明星之歌》歴久常新。

後來《今夜星光燦爛》的畫面映像影著燦爛的港島大廈,燈光閃亮的境況,慢慢 decay 變成灰飛煙滅的場面也是震憾悽美,中間夾著一小段《青春殘酷物語》的副歌,還像更強調了時日無多的感覺。跟住突然轉入 ending 的《輪流傳》,更是這個小城市,經歴無數轉變,滄海桑田的見証 - 配合開場的 Canton (Japan 樂團) 的中式調子,整個演唱會的 main set 可以看得出來是圍繞著「香港」這個主題而編排的。



Encore 時的達明 - 衣著型爆!
Electrified 的末世情
明哥 - 電光之下的特寫
總括來講,作為觀眾,我睇得好開心 - 兩個人生方向截然不同的人,一個是 Come out 承認自己是 gay 的黄耀明,另一個是信了主,也 Come out 出來講一點兒生命見証的劉以達,能一起繼續玩音樂,已經是令人欣慰得想哭的事情。盼望達,與明的化學作用繼續使人愉悅,同豐富我們的生命。

劉以達也有點時間講了見証呢
明哥 Come out 之時
完場了
完場了 - 不知幾時才可以與達明重聚?
如這句詞所說的... 我與達明的音樂就是這樣結了緣
繞樑三日,回味再三 - 這句詞就代表了我的心聲!


Appendix:

達明一派的前瞻性,除了在音樂外,還有在意念,甚至在封面設計也可以感受到。八十年代的本地主流唱片,封面十多八九都是個 artist 的大頭照片,除了極少數的例子以外(比如係鄧麗君的《淡淡幽情》),裡面的歌曲多係十首或者十二首獨立作品,沒有連貫性可言。但達明在八十年代的唱片,除 了初出道的 EP 同跟住夾雜著電影《戀愛季節》歌曲的《達明一派 II》外,跟著幾張碟都有很明顯的主題,以及有野心地做到起承轉合,連唱片封套也的設計,張叔平操的刀,也比當時主流超前許多。《石頭記》就有 opening 的《離》與 closing 的《棄》,使到由頭把黑膠碟聆聽到尾的聽眾,好像看著一本有情節同內容的書一樣。那種經驗,在今時今日大家只是習慣在 CD 機上按 "forward" ,或者索性把 CD rip 成數碼格式後,放在隨身 MP3 機或者手機上以 random shuffle mode 來聽,很難感覺得到創作者的用心,原本的結構也蕩然無存了。

這種類型 (concept album) 的音樂創作,雖然在外語唱片上,再早多一兩個 decade 就已經大行其道,經典的例子莫過於披頭四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與及 Pink Floyd 的《Dark Side of The Moon》, 《Wish you were here》同埋《The Wall》。但把這種構思放在廣東話的流行唱片上,雖然達明不是第一人,但他們是連續地把 concept album 這些概念實現在幾張唱片上,在香港的流行音樂史上應佔一重要的位置。

Agnus Dei

Developer

Cras justo odio, dapibus ac facilisis in, egestas eget quam. Curabitur blandit tempus porttitor. Vivamus sagittis lacus vel augue laoreet rutrum faucibus dolor auctor.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