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2012-10-19
趁一個可以下班的星期五上午,走去百聞不如一見的陰澳走走。未有東涌線同迪士尼之前,要前往欣澳還要在青龍頭坐街渡前往。那時陰澳還是有不少浮木收在海灣內,一排一排的平放蔚為奇觀。現在,海面上的浮本就沒有了,只餘下一枝枝的樁柱,亦仍可觀。
之後,迪士尼建成,東涌線也跟住開多了一個站叫「欣澳」來做轉駁站 ﹣原來「陰澳」在國際大機構的高層聽起來覺得是不雅,所以才叫政府把這個原本在「陰澳」的站,改名為「欣澳」或者 Sunny Bay,取其陽光氣息,正面,積極云云。有相為証:
原來地名,跟著延伸而來的身份,也會因為握有金權、財權的面色同口味去變。如果有一天,公司的老闆說你的名字那麼難聽,不如改個好聽點的名字才來上班吧,我猜做這個決定這班官,也會跟住做。稍為尊重一下歴史,真是這麼難嗎?
暫時而言,我唯有說個急口令:「今日我係欣澳站落車去陰澳,又係陰澳行番轉頭到欣澳站上番車走」,講得快點,口開始亂了。
車站交通交滙處行出來海邊,望過對岸就是屯門公路 |
向陰澳灣望過去,陰澳的尖尖與外邊的「長索」島之間,有個隨潮汐出現同消失的小沙堤連接著 |
沿海邊的堤行走 |
一路上欣賞插在海床上的樁柱 |
是日風平浪靜,樁柱在水上的倒影也能看到 |
村民留下少量的浮木,供遊人把玩 |
鹿頸村 |
村民,在浮木上行走 由鄉村分支持行走數分鐘,便到鹿頸灣 |
由鹿頸灣望向屯門一帶 |
回到欣澳站 |
0 意見:
張貼留言